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1月11日 星期二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全球宗教 > 佛光新聞> 菲唯一佛教高等學府光明大學 以慈悲治校邁向光明未來

佛光新聞

字級

菲唯一佛教高等學府光明大學 以慈悲治校邁向光明未來

【人間社 蕭白芳、喜琛 馬尼拉報導】 2022-11-11
「2022年第五屆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」11月5、6日登場,佛光山菲律賓總住持永光法師特別安排佛光山基金會關心教育等20人,向全球教育領航者取經,上線共同學習。

永光法師表示,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以慈悲與教育為主題,學者、專家、法師雲集,探討如何將慈悲融合現代教育。此屆論壇對菲律賓的參與者感受切身,意義深遠。因為光明大學是佛教在菲律賓唯一的高等學府,秉承創辦人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為教育奉獻犧牲,用慈悲理念經營大學,創建大雅台校園。

論壇中,陳林萬傑校長主持「大學推動校務經營如何兼顧效益與慈悲 」,由3位主講人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、經驗和想法。陳校長指出在疫情期間,學校帶領教職員工們一起面對挑戰,融合環保、素食、生命教育、品德教育等,尋求落實和解決方案。馬來西亞拉曼大學校長尤芳達教授對經濟科技越發達的同時,強調慈悲心和同理心的重性。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佛學院院長貝·舍雷爾教授提到「以人為本」,學校領導層主動承擔責任,用慈悲心結結合管理提高效率,實現生命的翻轉。印度高塔姆佛陀大學國際處長Arvind Kumar Singh 教授分享,如何做到「工作與生活的平衡」,領導者在困難時期,更需要表現出慈悲來激勵教職員。

聽聞後,與會者感觸良多,受益匪淺。萬年寺住持妙淨法師表示,全球佛教大學校長將佛教慈悲為懷的修持,擴張到校園的教學和管理,為佛教培養青年學子費盡心力。大師法語「一個人什麼都可以沒有,但不能沒有慈悲」,光明大學校訓「勤忍創新」就是慈悲的養成。

光明大學教育功德主陳珍珍說,佛教教育與時俱進,智者齊集一堂,回應當今社會重大議題。以佛教的重要精神慈悲為主題,共同匯聚能量,為人類謀求幸福。如星雲大師所說,大學能夠擔當承先啟後的使命;大學能夠肩負教化大眾的責任,亦如心保和尚的開示「慈悲教育是最好的道德教育,用慈悲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,用慈悲喚醒人類善良的本性。期盼人類因為慈悲而幸福安樂,期盼世界因為慈悲而和平安定。」

菲律賓佛光山基金會執行長Dr. Xiao Sobel說,有幸聆聽星雲大師在開幕會上「何謂大學」的教示。大學的意義不在於學校大小、學生數量這些外在條件,而應側重追求知識、傳播真理、福彗雙修、品德兼優、行解並重的教育方式,培養有人文思想、有遠見、有大格局、有世界觀、心胸寬廣負重前行的人才。菲律賓光明大學就是遵從大師人間佛教理念經辦教育,並舉例從菲律賓偏鄉貧困家庭,來到光明大學就讀的大學生,在四年中的巨大變化,翻轉生命

光明大學教務主任Maru Bautista教授分享,疫情嚴重影響所有人的生活,星雲大師強調應該以慈悲應對難以預料的事情發生。發表者的論述,一致認同慈悲是教育工作者在這時刻需要做的,用愛和包容去理解學生。

知旻法師讚歎這次校長論壇非常不簡單,大學生的教育和品德塑造很重要,把慈悲運用在學校經營上,將讓世界更美好。南華大學生命教育的多元文化、人文品德教育,都是把慈悲、同理心融入大學運作,值得效仿。

光明大學教育顧問、作家林素玲認為,慈悲正是所有教育者的功課,尤其是這次疫情,考驗了大家的慈悲心。她很敬佩菲律賓佛光山、佛光會、光明大學眾志成城,贈送學生電腦、網路卡等,以慈悲為懷,以愛心、包容、理解、正向思考為主軌,為好苗子示現慈悲心,播撒慈悲的種子。
12345678910第1 / 929頁
追蹤我們